2016年3月9日 星期三

社會:第二單元:日本統治下的台灣

今天課程要進入社會:第二單元:日本統治下的台灣
這張照片是"桃園神社"
桃園神社興建於西元1938年,是台灣日治時期建造的一座神社,位於台灣桃園市桃園區成功路三段200號,鄰近虎頭山公園,現已充為桃園市忠烈祠,是當初大日本帝國外地神社建築中唯一完整保留者。
首先要介紹清朝割台的這場重要戰役"甲午戰爭"
一開始先抽幾位同學上來演一小段
角色
李鴻章
伊藤博文
其他大臣
(李經芳/陸奧宗光)
演出簽訂馬關條約的時刻
接著便介紹這場戰爭"甲午戰爭"

清日甲午戰爭與台灣
一八九四年(光緒二年,明治二七年)六月,朝鮮國內因東學黨的糾紛,向滿清求援,滿清乃派兵干涉,日本也同時派兵,為此發展為「甲午戰爭」。當時在台灣方面,邵友濂出任台灣巡撫自一八九一年至一八九四年,由於邵友濂把劉銘傳所遺四十餘營淮軍,數度裁撤,僅存二十多營(含澎湖),滿清在戰爭爆發時,就命福建水師提督.楊岐珍及廣東南澳總兵劉永福防備台澎地區,但是,澎湖島在翌年的一八九五年(光緒二十一年,明治二十八年)二月二十九日,即被日本海軍大佐.田繁吉率領的海軍陸戰隊所佔。
滿清政府海陸二戰皆敗,最後命北洋通商大臣兼直隸總督.李鴻章為全權大臣,偕其子李經方及美國顧問福世德,參贊豐祿.馬建德.伍廷芳等赴日。日本政府命總理大臣.伊藤博文,及外務大臣.陸奧宗光為全權大臣。兩國代表於一八九五年(光緒二十一年,明治二十八年)三月二十日,在日本的馬關(今之下關)春帆樓(下圖)展開兩國為甲午戰爭的談判。日本以勝利國強勢態度由伊藤博文開大口,要求清國割讓安東寬河.鳳凰城.細岩州,及台灣與澎湖島,並索軍事賠償費四億元。
李鴻章主張先停戰而後交涉講和條件,日本不允。如此和議未決,三月二十五日,李鴻章自會議所回到住宿所的途中,突遭日本刺客小山豐太郎的狙擊,面頰中彈,因此各國使臣輿論沸騰。日本礙於國際形勢對它不利,才容納英、俄、法三國駐日公使的居中調停,於四月十七日,兩國締結和議「馬關條約」。
約本五月二日(四月八日),奉硃批曰「依議」而告批准,日本方面亦於次日由明治天皇批准和約。
五月八日(四月十四日)伍廷芳、聯芳與日本代表伊東巳代治互換和約,台灣正式割讓日本矣。
日本之堅求台灣,乃因美國太平洋勢力入侵,及於菲律賓群島 ,英國據有香港、九龍,法國踞有越南,荷蘭據印尼群島。
甲午一戰,日本成為亞洲的暴發戶。戰爭賠款二億三千萬兩銀;艦艇等戰利品價值也有一億多日元。而當時日本政府的年度財政收入只有八千萬日元。當時的日本外務大臣高興地說:「在這筆賠款以前,根本沒有料到會有好幾億元,全部收入只有八千萬日元。所以,一想到現在有三億五千萬元滾滾而來,無論政府還是私人都頓覺無比的富裕。」佔領朝鮮、台灣後,在戰略上對東北、華東構成了直接威脅,成為進攻中國大陸的跳板。日本又嘗到了侵略的甜頭,極大地刺激了其擴張的慾望。
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