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6年2月2日 星期二

地名的由來

1860年台灣開放通商港口
1.雞籠
2.滬尾
3.安平
4.打狗

基隆原名雞籠,由來有二個說法:
一是由於基隆山形似雞籠:另一個說法則是起源於此之平埔族,自稱ketaganan(凱達格蘭),漢人聽成河洛語的『雞犬加籠』,後來刪去taga後,為Kenan之音,其音即為雞籠。
清雍正元年(西元1723年),漳州人八里坌、金包里(金山)萬里瑪,移至雞籠,在牛稠港虎子山築魚寮,發展至仁愛區海濱,後來建街肆,人稱崁仔頂街,是市街創建的開始。
光緒元年(1875)設臺北府分府通判於雞籠,並取「基地昌隆」之意,而改稱基隆。
https://www.klcg.gov.tw/children/01_1.jsp

淡水舊稱為「滬尾」,「滬」是指以前設在河口或是近海之處,由許多石頭堆成,利用海水的漲退潮來捕魚的一種設施,而在設有「滬」的尾處,就是「滬尾」。另有一說:在閩南語中,滬和雨諧音,指此地多雨,過了這裡雨就停了,故稱「滬尾」。民國九年時,改用此地所瀕臨的淡水河河名,為此地的地名。
  古時候「淡水」是一個地方的總稱,使用於淡水河口與淡水港,更早以前甚至是指整個台灣北部。而「滬尾」即是村落名稱,後來「淡水」與「滬尾」並用,日本時代「淡水」才正式取代「滬尾」的名稱,而延用至今。

安平 「安平」一名之由來有兩種說法,一種說法是指鄭成功在登陸此地打敗荷蘭人之後,懷念其泉州府晉江縣安平鎮的故居,乃將此地的原名「一鯤身」改名為「安平」(花松村,1996)。另一種說法是指本地往昔為台灣南方的第一良港,船舶出入甚為平穩安定,故稱「安平」

你知道嗎?高雄以前可不是叫高雄,而是叫“打狗”,“打狗”!?這裡的人這麼愛虐待動物啊!!可不是哦~這其中可是大有來頭的哦~距今四百年前,高太仕港口附近地帶,聚居了平埔族山胞,先住民稱此平埔族叫(Takau),後來漢人就根擄這個平埔族語音譯成“打狗”了。慢慢的,演變到後來卻成了地名了。平埔族語“打狗”(Takau)原是“竹林”的意思,但為何這些平埔族又跟“竹林”二字結緣呢?這可是有段小故事。

  據說四百多年前,
倭寇經常出沒在打狗附近,到處搶劫擄掠,無惡不作,當時居住在此的平埔族就成了受害者,這些平埔族人除了抵禦外,同時也加強防禦工作,於是在家園四周埋豎刺竹作圍牆,以防堵倭寇騷擾。誰知這些埋豎在此的刺竹逐漸茂密成林,而竹林的平埔族語讀作“打狗”(Takau),因此就把平埔族及他們所居住的地方稱之為“打狗了”。那麼“高雄”的名字又是怎麼來的呢?在民國九年十月,日本第八任台灣總督田健治郎在改革台灣行政區域時,由於日語的高雄(Takao)與打狗(Takau)的讀音相似,所以將這充滿鄉土氣息的打狗改稱高雄,於是沿用三百多年的“打狗”就成了歷史名詞了…。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